
爱尔兰的巨人之路中国也有,这个地貌被地质学家称为柱状节理火山岩地貌,漳州的海边就有很大一片,为了拍摄这个地貌,在这个机位蹲了一周,因为拍海太难了,要赶上合适的潮位的时候恰恰有合适的天气真的是太刷人品。冬季的大海,风急浪大,为了拍摄大浪的冲击力,11-24,11mm全开,被溅的都是水,电路板受潮,一直提示error30这个错误,5D3就这样报废在这里。使用kase 170mm ND8 滤镜。

半年多没有发片子,希望时间可以慢慢地沉淀自己,把风光拍的更加极致。这张定海神针采用横构图A7R metabones转接 佳能11-24拍摄。因为拍摄空间的局限性,横版只有用11mm才能完整表达定海神针的全貌。
滤镜采用 fotodiox 186mm nd16 ,这么大的圆盘除了不漏光,其实还可以防浪,小A7R稳稳的躲在后面。

这张片在半年前我就在脑子里构好图了,当时我和扫海小伙伴们说了这个机位的构思之后,小伙们普遍认为我不要命了,在悬崖制高点上刷面朝大海刷雷暴,听起来是挺疯狂的。但一切来的这么偶然......火烧云加闪电是我万万没想到的。
前期:拍闪电尽量小光圈,低感光度(闪电瞬间亮度很大),长时间曝光,最最重要的是把相机设置成高速连拍,用机械快门线直接压死,无间隙拍摄。参考值 f14 iso100-iso400 30s 。这张拍的时候光比和色温变化很快,参数也在不断调整。
后期:图层变亮叠加各个图片中的闪电,切片手法合并火烧云(都需要在蒙版保护下做叠加)。

《恐龙探海》拍摄过程也是相当艰辛,当片子发出来后,金石滩景区联系到我,想买这张片子,我说不用买,片子你们拿去免费用,以后可以让我去金石滩去免费创作就好。虽然我也缺钱,但钱对我来说还不是最重要的,我也希望和其他地质地貌的国家公园合作,依然是出片景区免费用,飞机票、食宿我自理。只要为拍摄提供便利就好。

又是一张被困在海里,困兽之斗的海景片。去海星岩之前,就在500px上收集这个机位的图片做参考,发现很多人拍的海水都在深沟里,潮位低了很多。 到了机位才发现,海星岩上来水之后,人是根本出不去的,太平洋的大浪如此的凶悍,也不是平时在大连的海浪能比的。风光摄影师为了拍一张满意的照片确实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。
这次不一样感觉的海星岩除了需要潮位和天气的完美配合外,还要得益于11-24这枚镜头,11mm确实可以解锁很多构图,可以完整的表现前景的五条引导线。
特别感谢澳洲扫海帮 lvy婧儿 给我的提醒,否则第一天踩机位可能就挂在里面了。
佳能 5DSR + 11-24 滤镜 fotodiox nd16

海底的一根根石柱,很像古代大侠练功用的梅花桩,我仿佛看见一位大侠,挥洒剑气,脚踏浪花,向我飘来。当地人给这种火山岩柱状节理地貌也起了个好听的名字——海底兵马俑。
使用佳能11-24镜头 kase 170mm nd1000 拍摄

仔细看,其实是两个佛首,一个望海,一个望天。
潮位低是硬伤,o(╯□╰)o
8p*30s 平均值堆栈

在大海面前,总觉得自己渺小,就像沧海一粟。
这是我发表在1X上的第一张片子,很有纪念意义,分享给大家,这张采用了拉丝的海景慢门表达方式。



《将军怒涛》感谢基友对我拍海的帮助。我拍海并没有地理优势,有时候自己驱车300-500公里长途奔袭,有时候乘动车到大连,基友到火车站接我,一同去拍摄。而且基友也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。
